本文作者:金生

十法界不离一念心(十法界不离一念心的意思)

金生 08-09 306
十法界不离一念心(十法界不离一念心的意思)摘要: 十法界以外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那么十法界不离一念心,在这以外十法界不离一念心,就是虚空.。十法界不离一念心。“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这要读...

十法界以外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那么十法界不离一念心,在这以外十法界不离一念心,就是虚空.。十法界不离一念心。“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这要读十法界不离一念心了《楞严经》和《心经》自己去体会了。

在十法界中有四圣法界,四圣法界以下的六法界即道教所说的六道。我们一般指娑婆世界是大千世界中的人道,即所谓三千大千世界中各个星系中人道,不仅仅是地球人。佛教的东南西北是代指,与中医的金木水火土五行一样,也是代指。

十法界有四圣六凡,四圣乃:佛,菩萨,声闻,缘觉,极乐世界乃佛法界。

魔界:魔界是与神界相对的混沌世界,它处在混沌的阴面(神界是在混沌的阳面),景色与神界相反,大多阴暗。妖界:动植物吸收天地灵气修炼成妖,十法界不离一念心他们大多禁不住魔界修行者的诱惑而堕落危害人间。她们成妖后,向往的世界叫密境。人界:没有神力,寿命比神仙短,具有七情六欲,受社会制度与道德约束。

华藏庄严世界海:位于“十方世界海”的中央。十方世界海:在“一真法界”中。一真法界:诸佛证悟,如来以“一真法界”为身。十法界 正报 依报《佛学大辞典》解释:佛法界,自觉觉他觉行共满之境界也。菩萨法界,为无上菩提修六度万行之境界也。缘觉法界,为入涅盘修十二因缘观之境界也。

它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不是后来才有这个样子。无始无终,连现在都没有,它就是这个灵体;什么形、什么相都没有,可是它是真实存在;虽然什么形什么相也没有,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它就是十法界万法。这个无形无相真实存在的东西,我们把他方便说为「0」,方便说为原始佛,方便说为「空如来藏」。

十法界不离一念心其中念心是什么

念心在这里指的是心中的念头、思想或意识。在佛教中,十法界指的是众生根据其业力或修行所处的十种不同境界,包括六凡界(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和四圣界(声闻、缘觉、菩萨、佛)。

念心:在经文里面,念心是十信之一,念心就是指常修六念。六念:佛、法、僧、戒、施、天。念心拼音:niàn xin 释义:读作儿化音,纪念品。也说念想儿。如果是说的念佛的话,那么就是您在念佛的时候心中是不是真的有阿弥陀佛,而不是光是口中有佛号。

你行佛心,就是佛;你行菩萨心,就是菩萨;你行畜生心,就是畜生;你行饿鬼心,就是饿鬼;你行地狱心,就是地狱……所谓‘十法界不离一念心。由此可知,一切的一切,都是由心所造出来的。心的力量不可思议,它可以让一切可能变成不可能,也可以让一切不可能变成可能。

一念具足十法界,所谓「十世古今,不离当念;微尘刹土,不隔毫端。」如能发心念佛,则「一念念佛,一念觉悟;念念念佛,念念觉悟。」「一念念佛,一念明白;念念念佛,念念明白。」人谁不愿觉悟?谁不愿明白?但是人们口里只管说想觉悟,想明白,而心里却存著一些糊涂想。

真性菩提是我们的一念心性,此性上至诸佛菩萨,下至地狱众生,十法界有情,个个具足。这属自性本具的如如理,别名“本觉”。此理用不到造作,离一切虚妄,所以叫真性菩提。实智菩提是依如如理起如如智,因此又名“始觉”智。

当前我人一念之心,既然俱通十界,一念心起,不逾迷悟染净,凡圣善恶之外,诸如念心,虽刹那灭无,其念中所含之——染净善恶之质——就是法尘,它自然的必应落入所属之一界,作为它未来生之因种。

一真法界就在十法界內,有人说能超出十法界之外有可能吗

“一真法界”佛教术语,华严宗所用极理之称。华严宗认为,诸佛平等法身,从本以来,不生不灭,非空非有,离名离相,无内无外,惟一真实,不可思议,是名一真法界。十法界由分别而来,是现象世界;一真法界,无思无虑,如如不动,是本质世界,是理与事的高度融合——即理即事,无二无别。

看到问题,大概就知道问题从那来的。 十法界是天台宗的概念,其他还有如性具等概念,一起构成了一念三千这个天台宗重要的概念,由於会昌法难与唐末五代的战乱,到了宋朝这当中还引起了天台宗山家山外的诤论。一真法界则是华严宗的概念。

这个说法从那儿来的呢?十法界中,佛与菩萨都在其内啊。法身大士,是最接近佛的大菩萨,候补佛。这个说法可能有误。

所谓超越十法界,应是指虽然契无圆融无碍,无二无别的佛心境界,而不着一个“佛相”,是为超越。不过,此境界非凡夫所测。凡夫纵说得如此言语,亦不解如此境界。此境界离一切相,即一切相,但有执着任何一心一念,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执着。

释迦摩尼佛出了十法界吗?

释迦牟尼佛没有出十法界,因为十法界指的是六凡(地狱、饿鬼、畜生、人、阿修罗、天)四圣(声闻、缘觉、菩萨、佛),释迦牟尼佛是在佛法界,所以说在十法界内。

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因为佛就是十法界,十法界就是佛。佛可以显现一个悉达多王子出生、出家、成道、弘法、涅槃,也可以显现在无数的世界出生,也可以化现在无数的世界,也可以就在娑婆世界有一个佛,还在为弟子说法,只是十法界不离一念心我们业障深看不见。

以上十住说明学佛要把心意收拾起来,安住于十方面,就有正见,具足般若,就在菩萨道上走,故称为十住。 十行 上面讲十法界不离一念心了以智慧心,于佛的菩提道,安心而住,接着在行动上实践万行,做到自觉觉他,自利利人:一欢喜行,二饶益行,三无恚行,四无屈饶行,五离痴乱行,六善现行,七无住行,八难得行,九善法行,十真实行。

简介:(1)地狱界,(2)饿鬼界,(3)畜生界,(4)修罗界,(5)人间界,(6)天上界,(7)声闻界,(8)缘觉界,(9)菩萨界,(10)佛界。六道:六道轮回是古印度婆罗门教的世界观。后来释迦牟尼佛出世,随顺此世界观用以度化世人断诸烦恼永离生死。

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这个世界就是娑婆世界,六道是释迦牟尼佛的秽土,四圣法界是释迦牟尼佛的净土。释迦牟尼佛这十法界中,欲界兜率天内院是最适合修行的地方,能升到那里的人,都是法身大士(比四圣法界的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佛成就高)。

佛经说的法界是什么?

法界一词十法界不离一念心,在佛学中十法界不离一念心,一般指意识所缘的境十法界不离一念心,即十八界中之法界。此法界在小乘七十五法中摄四十六心所、十四不相应行、三无为法及无表色,共六十四法。在大乘百法中摄五十一心所、二十四不相应行、六无为法及法处所摄色(无表),共八十二法。有说法界统摄一切法,其余十七界亦名法界。

法界,是世界的别称十法界不离一念心;所不同的世界是有限的称呼,法界是无限的称呼。因为眼所见的,有形的东西叫做法,意所缘的无形的东西亦叫做法。所以以法为界,纵横含摄,大而无外,就不同那有形限地域的世界了。世界在佛经里分有两类,就是「器世界」和「有情世界」。

虚空就是特指整个宇宙说的 法界 佛教分为十法界 佛教术语,将佛和众生分为十大法界。十界分别是指:地狱法界、饿鬼法界、畜生法界、阿修罗法界、人法界、天法界、声闻法界、缘觉法界、菩萨法界和佛法界。

四圣法界是:佛、菩萨、缘觉、声闻。六凡法界是:天道、修罗、人、旁生、鬼、地狱。四圣法界中,全部都是圣人。六凡法界中,全部都是凡夫。另外有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在其他宗教中,去了天堂,就算是得救了。而佛教认为:得救不等于得度。天堂虽然得救,但并未得度,仍然属于六凡。

十法界不离一念心(十法界不离一念心的意思)

法界,其实就是唯识所说的功能差别,又名种子,譬如我们眼所见的影像,在佛法叫做色尘、色尘界;或者我们能清楚了了能见色尘境界的心,就叫眼识、眼识界,乃至我们清楚知道我们在干什麼、在想什麼,这个清楚知道的心又称为意识、意识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